1.          老人受騙常見原因


A.          老年人的識別能力比較差,容易被別人誤導,常常迷信權威


B.          老年人處理資訊的能力比較弱,特別是突然獲取大量資訊


C.          一些老年人存有貪小便宜的心理。一旦出現短時間獲利的誘惑,老年人在識別不出真偽的情形下易受騙。


D.         現在交易涉及複雜契約內容。許多新與銀髮族契約商品內容包含一般人難以理解之權利義務,或契約內容尚在形成中未達成熟階段。


2.          假保健商品


A.          特效牌、進口牌、免費牌、感情牌、誘惑牌


B.          對策


ü  向工商等有關部門舉報


ü  帶長輩去醫院看醫生


ü  多陪伴老人


3.          銀髮族保險


A.          銀髮族保險有可能因為未在廣告中仔細說明,造成保戶投保後的期望出現落差,進而引起保險糾紛。


ü  免體檢、不必告知?


ü  一定保=一定賠?


ü  跌倒住院也有賠?


ü  每天只要一杯豆漿的錢?


4.          老人安養機構之選擇


A.          經政府合法立案


ü  直轄市、縣市政府核發之立案證明或中華民國立案老人福利機構標誌。


ü  衛生單位(如當地衛生局)核發合法立案執照。


B.          公共安全、環境衛生與設備、服務人員素質、服務內容與品質、合理的收費。


5.          消費者保護法


A.          郵購或訪問買賣,消保法有規定賦予消費者有七天的「後悔期」,不滿意時可予退貨(消保法第19條)。


B.          定型化契約:如房屋、保險、汽車等較大宗買賣時,因其金額較大,故在定約前消保法規定有30日以內之「審閱期」,並可請律師或專家指導。此外,從定了合約後,發現有不合理之條款,仍可主張該條款無效。因消保法明訂:「定型化契約中之條款違反誠信原則,對消費者顯失公平者,無效。」(消保法第十一條之一及第十二條)。


C.          廣告所登什麼,賣者就要給什麼,否則就是違約。消保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經營者應確保廣告內容之真實,其對消費者所負之義務不得低於廣告之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關渡樂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