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排便異常有很不同的型態,其中最常見的包括腹瀉與便祕。其他異常情形平時也應了解,那些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二、腹瀉:


腹瀉即俗稱的拉肚子,是指一天之中超過三次以上排出液態糞便的現象,即排便次數增加而糞便的水份增加。其危險性主要為脫. 水、休克、電解質不平衡…等。


 


三、腹瀉的原因:


*       感染


*       腸胃炎


*       消化吸收不良


*       食物中毒


*       腫瘤、過敏、內分泌疾病、乳糖不耐


*       藥物


 


四、腹瀉處理原則:


*       少量進食或禁食休息6-8小時


*       避免牛奶或奶製品食物


*       避免含香料、高脂食物,勿生吃蔬菜以減少腸道刺激


*       停止可能造成腹瀉的藥物


*       溫水坐浴可保持肛門皮膚完整並保持清潔,上廁所後要徹底洗手。


 


若發生下列情形,宜就醫治療、檢查:


*       發燒、脫水(口乾舌燥、尿液深黃、頭暈、皮膚乾燥)、劇烈腹痛、膿便…等


*       症狀嚴重或經上述處理後未改善


*       應接受靜脈點滴治療及進一步檢查


 


五、便祕:


便秘一般是指大便不適、困難、排便次數少或是大便太硬太乾。多久排便一次才算正常,在醫學上並無一定規範,但從流行病學來看,若一週大便少於三次的硬便或連續三天都沒有排便即可算是便祕。


 


六、便祕的原因:


*       代謝及內分泌異常


*       大腸疾病


*       神經病變


*       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水份、運動、纖維不足)


*       藥物


 


七、便祕的處理原則


*       恢復正常腸胃道功能


*       建立適當的飲食(水份、纖維豐富的食物)、運動


*       建立規律的排便習慣


*       幫助軟便的食品,黑棗汁、優酪乳…


*       適當使用瀉劑


*       腹部按摩,右至左按摩腹部,在下腹部的位置以順時針,幫助腸胃蠕動。


 


八、要注意的警訊:


*       糞便顏色,血便、黑便


*       形狀性質,乾硬、水瀉、膿便


*       排便習慣改變


*       大便解不乾淨的感覺


*       腹痛、噁心嘔吐


*       如有異常則就醫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關渡樂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