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你也好:



人際溝通的分析簡介


 


※簡介


人際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為 TA ),除了是心理治療的一種理論,也是瞭解自己的一套好方法。由 Eric Berne 所創建,他認為:




    1. 每個人都是好的:也就是「我好,你也好」。
    2. 人是一個決定的模式:也就是「人是可以改變的」。
    3. 人是需要得到安撫才能生存的:人們所做的各種好或不好的行為,動機都是為了得到安撫。
    4. 人是有能力去思考的。

※自我狀態


定義:


    一種思想與感覺一致的內在系統,藉由一套相對應的行為模式呈現於外。


 


    可區分為三個部份:


1.    父母自我狀態(P)--父母狀態:將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行為加以內化,其功能是照顧或控制別人。它重視價值觀、倫理、道德、文化且代代相傳,主要來自自己的父母,且會在不知不覺中做出和自己父母相同的行為、動作、語言、態度等。


2.    成人自我狀態(A)--成人狀態:針對此時此刻發生事件的反應,也是個體客觀的部份,能蒐集相關狀況的資訊,不會是情緒化或批判性的,只會處理事實和外在實際的資訊。


3.    兒童自我狀態(C)--兒童狀態:是一個人以過去(特別是幼時)的方式來思考、感覺並表現的部份,當人在表現哭、笑、生氣等情緒時,便是處於兒童狀態。


 ※如何察覺自我狀態的轉變



  1. 行為層面:說話時的聲調、語氣、用字、表情、姿勢、態度、面貌等。
  2. 社交層面:觀察一個人與他人溝通的方式。
  3. 歷史層面:瞭解個人過去的生活經驗。
  4. 現象層面:一個人可以同樣的感覺強度,再度經驗過去經驗中的某一時刻。      

※自我狀態轉換的例子—引自張老師文化出版之「TA的諮商歷程與技術」


朱先生打算開完會後,從台北搭火車回台中。不過今天的會議卻十分冗長,他很不耐煩,心中嘀咕:「怎麼可以這麼沒有效率?」過了一會兒他看看手錶,擔心可能會趕不上火車,同時又突然想到萬一晚回家,太太會責怪他,就好像小時候回家遲到被媽媽罵一樣,不禁更加擔心起來。


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已超出會議時間甚多,於是他便發言:「我們這些問題的討論,我預估還要花很長的時間,尤其有些資訊不確定,我們也很難討論出一個結果,我們可否在這裡先告一個段落,做出初步的結論,不知道大家的意見如何?」大家聽了朱先生的話之後,才赫然發現時間早已超過原訂的會議時間,便在五分鐘之內結束這會議,並且訂定了下次會議的時間,便散會了。


朱先生覺得壓力解除了,而且很高興大家接受了他的意見,他估計從公司到車站搭捷運只要十分鐘的時間,一定可以趕上火車了。走到門口看到櫃臺的服務小姐很忙碌,他親切的問候並說:「您辛苦了!」,接著便踏著輕鬆愉快的步伐走到捷運車站。


※功能性的自我狀態


自我狀態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定功能,因此,就功能而言,自我狀態可分為五種 :




    1. NP:照顧型父母狀態--包括照顧、關心、原諒、再確定、允許、溫  暖、呵護、忠告、溫柔等
    2. CP:批判型父母狀態--包括批判、批評、堅持己見、權力、有原則的、秩序、團結、要求、諷刺、設立標準
    3. A:成人狀態--理性、邏輯、解決問題的
    4. FC:自由型兒童狀態--包括愛、恨、喜、樂、天真、創造力、自由自在的、任性的、好奇心、求知慾等
    5. AC:適應型兒童狀態--包括服從、在乎別人、羞愧、害怕、微笑、討好的、有禮的、規矩的敵意的、反叛的、易怒的

※自我狀態的正負面向












 



正面



負面



CP



    追求理想


    有良心


    維持秩序


    重道德


    有責任心


 



    易持有偏見


    對任何事保持懷疑態度


    支配性強


    排斥他人


    獨斷



 




















 



正面



負面



NP



    認同對方


    有同情心


    可負起保護、養育之責


    包容別人


 



    過度保護


    過度干涉


    推卸責任


    侵犯他人的自主性


    縱容他人



 



正面



負面



A



    理性


    處事合理


    沈著冷靜


    根據事實


    客觀判斷



    機械般的


    精打細算


    枯燥無味


    面無表情


    冷漠



 












 



正面



負面



FC



    天真爛漫


    好奇心很強


    重視直覺


    活潑


    富創造力



    以自我為中心


    任性


    旁若無人


    粗野


    情緒激動



 












 



正面



負面



AC



    富協調性


    妥協性很強


    乖寶寶


    順從


    慎重



    過於謙虛


    依賴心強


    做不必要的忍耐


    缺乏自主性


    隱藏敵意



 


CP自我狀態的現象


    用字:壞、應該、必須、常常、荒謬


    聲音:批評的、故施恩惠的


    手勢或表情:用手指指著的、生氣的


    姿勢:手插腰、肩膀聳起


    態度:審判的、權威的、保護的、設定


        標準的


NP自我狀態的現象


    用字:好、乖、我愛你


    聲音:可愛的、舒服的、舒服的


    手勢或表情:張開手臂的、接受的


    姿勢:身體前傾


    態度:諒解的、關心的、鼓勵的、過度


        愛護的


A自我狀態的現象


    用字:對、如何、為何、實際的


    聲音:平穩的、明確的、單調的


    手勢或表情:警戒的、開放的


    姿勢:警覺


    態度:很感興趣的、估計的


FC自我狀態的現象


    用字:哇、好玩、要、不要、好痛


    聲音:自由的、有精力的、快樂的


    手勢或表情:無壓抑的、天真的


    姿勢:輕快的、放鬆的


    態度:好奇的、直覺的、喜歡開玩笑的


AC自我狀態的現象


    用字:不行、希望、試試、請、謝謝


    聲音:悲哀的、沒禮貌的、要求的


    手勢或表情:噘嘴、傷心、無辜


    姿勢:頹喪、封閉、緊張


    態度:順從的、害羞的、關心別人的、


        分享、合作


※溝通分析


定義:


    一個溝通的刺激加上一個溝通的反應,是人際互動的基本單位,在溝通分析中,使用自我狀態模式來協助解釋溝通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也就是說,兩個人之間的溝通,是以彼此的自我狀態互相交換訊息。


※溝通種類:



  1. 互補型溝通--交流的向量彼此是平行的,而且發出反應的自我狀態就是原先所期待的自我狀態。只要保持互補,溝通就能一直繼續下去,或進行到不想繼續這個話題為止。

例如:◎甲(C):做了好久,好累喲!


乙(P):先休息一下嘛!


      ◎甲(A):現在幾點了?


乙(A):11點。


            ◎甲(C):哇!這麼晚了!


乙(C):是啊!時間過得好快!


◎甲(P):一個人應該做完自己該做的。


乙(P):對!今日事今日畢。



  1. 交錯型溝通--交流的兩個向量不平行,而且發出反應的自我狀態不是原先所期待的自我狀態。當交流呈現交錯時,溝通會被打斷,有時會有不快,這時一方或雙方需要改變自我狀態,才能繼續溝通下去。

例如:◎甲:現在幾點了?   


乙:你為什麼老是關心時間而不好好上課呢?


        應該A--A;但變成P—C


      ◎甲:哇!終於下課了。


乙:你真是無可救藥的學生,上課一條蟲,下課一條龍。


應該C--C;但變成P—C



  1. 隱藏型溝通(曖昧型溝通)--包含了兩個以上的自我狀態,信息同時從一個或兩個自我傳達到其他兩個自我。傳達的一個是公開的、社會層次的訊息,及另一個隱藏的、心理層次的信息。隱藏型溝通會有什麼結果,是根據心理層面的涵義,而不是根據社交層面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溝通的雙方同時傳達兩種訊息,內心期待和口語表現不一致。

   例如:◎甲:你出門會不會經過郵局?   乙:不會。


心理訊息:甲:可以順路幫我一下嗎?     乙:我不想。


            ◎甲:這件衣服要一萬元。   乙:我買了。


心理訊息:甲:太貴了,你大概買不起吧!   


   ※溝通的三個規則


   只要溝通維持在互補狀態,溝能便能無限維持下去。


    溝通交錯時,溝通會終止,繼之而來的是不一樣的溝通。


    溝通結果由心理層次的內容決定,而非口頭的社交訊息。


   ※溝通遇到瓶頸時


    至少一方的自我狀態需做改變。


    運用交錯式溝通。


    改變談話的主題。


    跳過或完全換一個情境。


   ※例子:


甲: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難道我在你心目中一點地位都沒有嗎?(C→P,表達內心的不滿)


乙:P→C:你不要生氣嘛,有什麼話慢慢說。


A→A:我做了什麼事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C→C:你這樣說讓我覺得好難過。


※結語


TA的理論裡,每一個人都是有價值、有尊嚴的,每一個人的存在也都是重要的,我們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經由學習來瞭解自己,並發展出有效的行為來解決問題!


 


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台北市中正區駐校心理師  東南大學學生諮商中心


台灣台北監獄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會員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臨床心理師   廖怡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關渡樂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