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長輩是不是整天待在家中無所事事?整天抱怨東抱怨西的?身體病痛似乎與日俱增?


由於很多人再年輕時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年紀漸漸增加時,很多慢性病隨之而來,造成外出的意願降低


但是,我們也在早晨的公園裡,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喜愛運動的長者,在他們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讓人感受到活力


事實上,隨著年紀增加,身體很多器官會開始老化,生理機能不如從前,漸漸影響日常生活機能,較明顯的有以下幾項:


1.心血管系統: 心輸出量下降,動脈血管硬化


2.呼吸系統: 呼吸效率降低,造成肺活量下降


3.新陳代謝系統: 糖尿病


4.肌肉 關節系統: 肌耐力下降,骨質疏鬆,關節退化


5.神經系統: 記憶力衰退,行為動作遲緩,定向感減退


6.步態、姿勢失常: 平衡感能力下降


運動的好處


1.減緩生理功能老化的速度


2.增強心肺功能,減少高血壓的危險


3.增加肌力、改善平衡感,減少跌倒的危險


4.延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好發率


5.消耗脂肪堆積,減輕體重,降低關節壓力


6.維持獨立自主的生活,增進生活品質  



運動的選擇


1.要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這樣才可以持之以恆,還有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而選擇適合的運動,避免造成運動傷害.並且個人視自己的狀況,定下屬於自己的運度處方


2.運動的時間,每次20-30分鐘以上,每週3-5次,但對於剛開始運動的老人家,可以利用"短暫運動-休息-再運動"的方式,但是運動的總合必須超過20分鐘,等待適應後再持續增加,這樣的運動時間才是有效能的


3.強度的控制,運動不可"過多與過少",這樣都不能增加健康,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利用心跳率評估運動量,理想的心跳率(220-年齡)x50%~70%


運動須知及注意事項


1.把運動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按時的運動


2.吃飯前後一小時不宜運動,切記運動後需大量補充水


3.運動時宜著輕鬆的衣物,及適當的鞋子


4.選擇平整且陰涼的運動場地


5.運動宜少量多餐,先從小幅度、小量增加,不可以做到"喘的說不出話來",只需做到"有點累又不會太累"即可


6.結束運動前應有緩和運動


7.如運動進行中,有胸悶、頭暈、心悸、冒冷汗、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休息後若未緩解,需立即就醫


8.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置換術後、手腳急性扭傷等,應請教專業醫師及物理治療師指導適合的運動


 如何讓自己活的更健康,過的更自在,除了正常的生活作息外,均衡營養及適當的運動,不但可以預防疾病發生,同時可以使逐漸老化的身體機能獲得改善,一舉數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關渡樂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