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又叫正中神經壓迫症,是上肢常見的神經壓迫症之一,常好發於中年婦女或是懷孕的女子。正中神經至手腕腹側時會通過由橫腕韌帶、手指屈肌腱及橈骨與尺骨包圍形成的一個狹窄通道(腕隧道)。任何會使腕隧道變窄的狀況都會壓迫到正中神經,而導致感覺異常、痛與麻痺甚至肌肉萎縮無力,常見的原因包括腕屈肌腱鞘炎 (反覆過度使用受傷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腫瘤、甲狀腺機能異常、懷孕 (會引起淋巴水腫) 與糖尿病 (會引起神經炎) 、痛風、腕部骨折等。



二、腕隧道症候群有什麼症狀?


一般是模糊的疼痛放射至拇指球區 (魚際肌),前臂有時會酸酸的,甚至延伸至肩膀。嚴重時會有拿不住東西,無法打開罐子。手部或手腕重覆、持續的動作(伸展或屈曲,靜態或動態如駕車、讀書)都會使得症狀加劇。有時半夜會痛或麻得醒過來,有些人則會藉由搓手或甩手來恢復手的循環暫時改善症狀。疼痛與感覺異常,通常分佈在正中神經支配的區域即大拇指內側、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的橈側的一半的區域。如果壓迫的情形已經很久且很嚴重,則可以見到拇指球肌萎縮無力。


 三、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


1) 休息及保護:防止進一步的傷害,避免再過度使用手腕,最好配戴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專門設計的護木


2) 復健治療:症狀緩解最無副作用的方式,包括紅內線、熱敷、水療、蠟療、經皮電刺激及超音波等。


3) 藥物治療:包括非類固醇止痛劑、促進血液循環劑、維生素B群、口服類固醇及外用酸痛軟膏等。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


4) 局部注射:嚴重麻痛或急性發作,影響日常生活及情緒時,可以局部注射類固醇,可以立刻緩解症狀,但效果只是暫時性,也不宜經常注射。


5) 手術治療:神經已經變性,肌肉開始萎縮時,必需盡早接受手術治療。


 四、預防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


1)讓手腕處於自然狀態:避免讓手腕長久處於彎曲、伸展或扭轉的姿勢,要儘量讓手腕維持自然(伸直)的姿勢。


2)減低重覆性手部動作:避免動作的重覆或用同一伸展方式握住東西太久。


3)速度和力量的減少:從事用力反覆的動作時需將速度減慢,讓手腕有時間從勞動中再恢復過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關渡樂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