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意識


確認現場安全



叫『先生!先生!您好嗎?』


輕拍肩膀



 



求救


擺正患者平躺姿勢



院外請旁人打『119』或自己打


院內按緊急鈴,call大夫,全院廣播請求支援,若一人上班,聯絡其他病房協助聯絡



4種情況,沒有旁人『先救後叫』溺水、創傷、藥物中毒、小孩先CPR 5cycle(2 min)再求救


其他情況則『先叫後救』



A打開呼吸道 


(OpenAirway)



壓額抬下巴 (非創傷病人)


一手壓前額,一手食中兩指抬下巴


托頸壓額法(非頸椎受傷病人)


一手壓前額,另一手托高頸部


提下額法   (頸椎受傷病人)


雙手放在顎骨角後方,將下顎往上提



一般民眾一律操作壓額抬下巴


 



B評估呼吸 (Breathing)



靠近病患口鼻


  (Look)『胸部起伏』


  (Listen)『吐氣聲』


  感覺 (Feel)『有無吐氣』



檢查時間不可超過10秒


繼續維持呼吸道打開的姿勢



B吹氣  (Breathing)



  若無呼吸,則以拇、食兩指捏住鼻子,口對口或對鼻,給予2口氣,在院內,AMBU+MASK接上100%氧氣,以壓擠的方式予以人工呼吸,有ENDO和Trachea接上Ambu擠壓


  舌頭後倒病人,予口咽人工氣道(orapharyngeal airway)使用,選擇合適的人工氣道(病人嘴角到耳垂)凹面朝上,以Jelly潤滑,由病人嘴角放入,移至嘴部中央時做180度旋轉,使凹面呈於舌頭上


  吹氣時若胸部無法起伏,則重新打開呼吸道再嘗試吹氣,若仍無法讓胸部起伏,則行臥式哈姆立克法



每口氣吹氣時間約1秒


吹氣量以看到胸部微起伏為原則



C評估循環    (Circulation)


(非醫護人員不必評估循環)



摸頸動脈並觀察有無循環徵象


  自發性呼吸?


  咳嗽?


  身體四肢會不會動?



檢查時間不可超過10秒


(除低體溫外)


一般民眾不檢查脈搏或循環徵象



C壓胸      (Circulation)



  手指重疊置於胸骨下半段


  兩手腕、肘、肩關節打直


  兩膝靠近患者跪地打開與肩同寬


  以身體重量垂直下壓


  放鬆時身體不再向下用力但手掌不可離開胸骨



按壓位置原則上是胸骨下半段  


大約是兩乳頭連線中點


下壓速率100次/分


下壓深度4-5公分                 約胸壁厚度1/2至1/3



壓胸與吹氣比率



不論單或雙人(除新生兒之外)皆是30:2為一週期



如已有穩定的氣道 (如插管、LMA)壓吹不必同步



再評估之時機



五個周期後(約二分鐘後)



五個周期後(約二分鐘後)



再評估:


無循環現象



繼續CPR,30:2數分鐘後再評估



再評估:


有循環現象



檢查呼吸                                                  


沒有呼吸® 繼續人工呼吸,10-12次/分,數分鐘後再評估循環呼吸         


有呼吸  ® 無意識,擺成復甦姿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關渡樂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