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古老的疾病 – 肺結核


疾病認識


結核病是一種目前仍普遍存在於未開發及開發中國家的慢性傳染病,由結核桿菌感染所造成的


95%的人會因自身的免疫力而未發病,但


  存有再活化的危險性


5%的人在初感染後結核菌會經由血行或 


  淋巴液之散播造成肺內或肺外結核


1996年,全球每年約300萬人死於結核病,其中30萬人是兒童


盛行率臺灣有多少人得病--22,668人/年;臺北市有多少人得病--2,100人/年


 


傳染方式


結核菌必須包在飛沫中才能達到感染的效果,所以當一個傳染性肺結核病患在吐痰、咳嗽或打噴嚏時,含有結核菌的痰有機會變成細小的飛沫漂浮到空氣中,太大顆的飛沫直接掉到地上、太小顆的立即蒸發


防範措施:病人戴口罩比家屬帶口罩還重要!


誰容易得肺結核?


家中有傳染性肺結核者


年紀較大者


同時患有糖尿病者


酗酒者


矽肺症者


曾接受胃切除患者


常服類固醇(美國仙丹)者


愛滋病患者


臨床症狀


早期 ~ 大都無症狀


有症狀 ~ 已經中或重度了


症狀包括咳嗽、吐痰,痰中含有血絲,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午後潮熱、夜間盜汗、胸痛、咳血等等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à慢性病巡迴X光車;à各地醫療機構健康檢查(痰液檢查)


         


肺結核病的分類


活動性肺結核:痰中證明有結核菌者


非活動性肺結核:肺結核已經治療痊癒或自癒,不需接受治療者


可傳染期


痰裡含有活的結核桿菌即屬可傳染期,而其傳染力大小決定於排出的結核菌的數目、毒性、環境、通風程度、結核菌有無曝曬在陽光或紫外線下,以及病人在談話、咳嗽、打噴嚏時造成飛沫的機會大小


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通常在2星期內即可大大的降低其傳染力。 


得了肺結核該怎麼辦?


患者如能確實與醫護人員充分合作,是可完全治好的


居家治療和住院治療效果一樣,非特殊情形不必住院


需按規定服用抗結核藥物,注意藥物引起的副作用


可照常工作,不需特別休息,如有咳血,應盡量臥床休息、就診


無須特別飲食,有傳染性、開放性的病人,食具應該分開,依公筷母匙原則。


要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咳嗽,應以手帕或紙巾遮住口鼻,避免飛沫噴出


應有適度運動,充足的睡眠,維持生活作息規律


避免經常出入 MTV、KTV、PUB等密閉不透氣之公共場所


可以結婚、生育嗎?


女性病患服藥期間不可懷孕:結核菌可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部分結核病藥物可  能傷害胎兒


若已懷孕,需照醫囑服藥


若已生育,開放性患者必須與嬰兒分開


可以照常工作嗎?


除了少數病情嚴重的病患外,大家都可以照常工作


抗結核藥物


療程:


    通常服用6個月,若有其他特殊情形則需18個月至2年,詳情請詢問你的醫師


治療失敗的原因


未按規定服藥;或中斷治療


藥物治療處方不合理


病人診斷過遲


抗藥細菌存在(多重抗藥性)


 


貳、登革熱簡介


世界登革熱流行的演變趨勢


單一病毒之典型登革熱偶發流行


多型登革熱病毒入侵之典型登革熱流行,且流行頻率增高


多型登革熱病毒存在之地方性典型登革熱,但偶有登革出血熱病例之發現


登革出血熱之流行


登革出血熱成為地方傳染病


登革熱疑似病例症狀


發燒


激烈頭痛、後眼窩痛、骨頭關節或肌肉痛


發燒3-4天後身上呈現紅疹


發病期間全身發癢


典型登革熱的臨床症狀


潛伏期:3–8 天


前驅症狀:在發燒的數小時至12 小時前,可能有頭痛、厭食、背痛、僵硬、畏寒、潮紅、蕁麻疹等前驅症狀


臨床特徵:


:高燒或惡寒:發燒體溫高至39-40℃,持續3-6 天開始發燒時,會伴隨有


惡寒- 有時為雙峰型發燒:約第3 天起體溫下降1-2 天後,再度發燒2-3 天


:因疼痛以及倦怠:與發燒同時,頭痛將更劇烈。在首24 小時內,病患會有骨痛、關節痛、肌肉痛、背痛(斷骨熱-breakbone fever),轉動眼球或按住眼球時,眼窩感覺特別的痛


:發疹


具有上述病徵時、尤其對來自疫區的不明熱,應提高警覺懷疑登革熱


發疹-皮疹將於發燒末期,或退燒後消退,約於第4 或第7 病日,明顯的疹子將出現,從手腳開始,進而擴散至軀幹- 有時像斑狀丘疹,有時似猩紅熱紅斑,有的發疹會引起搔癢- 有些為非典型的發疹,也有不發疹的


   治療


指示病人應多口服液體補充水分


休息


鎮痛、解熱藥物:應避免阿斯匹靈類


密切追蹤,早期辨識登革出血熱的相關的變化


衛教病人登革出血熱的相關症狀,若有出現類似症狀應立即就醫


預後


典型登革熱症狀雖然劇烈,但其致死率幾乎是零


康復後對同一型之登革病毒具有終生的免疫力,對其它型之登革病毒具有短暫的免疫力(約2-9 個月)


  
熟知登革熱、登革出血熱臨床症狀與表現


善用工具: tournique test 和實驗室檢查(WBC , platelet, Hct, PT/APTT, GOT/GPT)à特別是在病人發燒第三天後


小心登革出血熱!!! 臨床進展相當快速且致死率高


如何避免被蚊子叮咬


導正登革熱防治的錯誤觀念


蚊子都是孳生在骯髒的水中?


*登革熱病媒蚊多於清潔乾淨的水中孳生


*登革熱病媒蚊會於花瓶或積水容器孳生


蚊子都是夜晚活動的?


*登革熱病媒蚊於白天活動


噴藥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噴藥除了會產生抗藥性外,亦不能澈底消滅病媒蚊,防治登革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清除孳生源


登革熱不會致命?


*登革熱出血熱致死率高達50%


登革熱防治是衛生及環保單位的責任?


*登革熱會危害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維護環境清潔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叁、腸病毒簡介


什麼是腸病毒?


腸病毒係濾過性病毒之一種,屬於小型RNA病毒(Picornaviridae)。


包括小兒麻痺病毒(1-3型)及非小兒麻痺腸病毒(65種) ,共68種。


腸病毒是不是只有台灣地區才有?在什麼季節流行?


此種病毒世界各地都有,通常在夏季、初秋流行,台灣地區因位在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之發生。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病毒的傳染常因成人自外面帶回,經由接觸或以飛沫方式感染家中幼兒而造成


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兒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傳染力始於發病的前幾天,在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


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持續數週之久。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它們在家庭中有很高的傳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較容易發生傳染。


得了腸病毒會有什麼症狀?


--嘴巴內靠近咽喉部位的潰瘍,小朋友因嘴巴痛吞嚥困難而流口水


什麼情況下,必須要馬上看醫師?


下列症狀之病童,立即就醫!!


嗜睡或無法入眠


除了一直想睡外,病童也顯得疲倦無力,原來活潑得小孩會變的安靜不想動。


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通常是在睡眠中時出現突然被驚嚇或嚇哭之現象,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時,在清醒時也會出現。


下列症狀之病童,立即就醫!!


食慾不振或持續嘔吐24小時


一天嘔吐之次數超過兩次以上,尤其是沒吃東西時也吐,要特別注意。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腸病毒有沒有特殊治療藥物?


目前並沒有殺死腸病毒的特效藥,一般都是針對發生的症狀,採取對症療法。


另有一些藥廠發展出可以抑制腸病毒的藥物,其作用機制大多是抑制腸病毒對於人類細胞的感染能力。


這些藥物在國際間都還在初期的試驗階段,尤其是對於小孩的安全性,都還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所以還無法使用。


腸病毒感染之致命機率有多高?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沒有症狀,雖然專家對感染致死率的推估不同,但是一般的估計是在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


感染腸病毒以後,99.9%以上的患者都會恢復,但當年由於致病的是腸病毒71型,造成相當震憾,因此認識腸病毒及暸解其傳染途徑,避免感染的風險是刻不容緩的。


要如何來預防腸病毒?


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的基本方法。


時時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正確洗手。


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罹病之學童,宜請假暫勿上課,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請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


已患病的幼兒應注意病情發展,把握送醫時效。


關渡醫院住院醫師  余紹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關渡樂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